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社会万象
搜 索
摆摊之余出了2本书 菜市场里的女作家:生活永远第一位
2021-08-27 08:50: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郑梦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收摊后,用文字

  解决生活里的不如意

  几天前,陈慧的腿上生了疮,疼在骨头上。不能走路和摆摊,她躺在家休息了十多天,难得地用起了社交账号,在上面吆喝着卖自己的书。

  “我的应变能力很强,但我不能不生活。靠写文章不能生活,不摆摊没有收入了我就得卖书。”她手上拿着刚收到的三张绿色稿费单,单子有些发皱,是当地报纸刊登她的文章后寄来的。

  “可以多给儿子买一个西瓜。”陈慧说,“我不忌讳对钱的热爱,这也是对生活的热爱。我自己托不起的我也不惦记。”她觉得她的书就像她推车里卖的商品一样,都是努力生活的佐证,她卖力地吆喝,也得到别人的尊重。

  已经出版的两本书《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和《世间的小儿女》,余姚市政府的文学精品扶持项目替她负担了出版费用,除去赠予亲朋好友的,剩下的加起来卖了3万多块钱。

  她始终认为,如果她是“顺遂”的,可能当不了作家。既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3岁被父母送人,在养父母家长大,又因为生病须终身服药。职校毕业,做过裁缝,开过百货店,26岁从苏中平原的家乡嫁到浙江,遭遇婚变,40岁离婚,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人生的牌都推掉了”。她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坎坷人生,孤单如影随形。”

  摩托车经过村旁的四明湖,她常常停在湖边站一会儿。

  “普通人的生活浑身都是线头,一拉都散了。”陈慧说。十几年来,她一直骑着那辆铃木摩托车进货,车一开轰隆一声,看上去潇洒飒爽。

  “一个女人看似坚强,但原本应该是柔软的样子啊。”她的话音之外似有遗憾,“如果能不当骑车的,而是去当坐车的该多幸福啊。”

  因为无可依靠,所以看着洒脱,这种“坚强”,是硬扛着的。

  一个天性柔软的人,被生活“打铁”打硬了。在菜市场里风风火火,好像是在掩盖生活中的委屈;她往返于家与菜市场,也往返于笔下的文字和辛劳的日子。

  那段时间她更加依赖菜市场,那里热气腾腾,可以找人说说话,收集生活的灵气;收摊后,她就独自关上房门写作,用文字解决生活里的不如意。这成为她和生活间一场秘而不宣的博弈。

  孤单生活在这个小镇的几年,她过得激进又迷惘。有找她合作出书的、要当学生的、让她开直播的……面对改变生活的可能性,她感到警惕和不安。“那些网红,赚了大钱就回不到原来的世界了。心思浮了,没法静下心写东西。”

  生活的磨炼,锻造出一个固执强硬、谨慎防备,却又无比清醒的人。“我安安静静地过,心里舒服。”“我只赚我能赚的钱,我选择宁静的生活。”在她看来,谨慎也是美德,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坚定回归到一种“生活主义”。

  “他们低估了一个长期浸淫在孤寂中的中年妇女的定力。热闹是别人的,我只想舒舒服服地躺平了睡我的午觉。”

  唯独有件事是她接受的——儿子就读的余姚市第三中学请她去讲一堂写作课,她乐意去。她觉得自己靠努力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能让儿子看看不一样的妈妈,给儿子当个榜样,让他更自信。“我是他脚下的石头,垫着他往前走。”

  主动从婚姻中出走,选择一种清简规律的生活……剥去冗杂的旁枝末节,她觉得现在的日子轻松又舒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金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