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图片
搜 索
宋朝人如何过重阳?这些宋词里有答案
2018-10-17 08:37:10 来源:北青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宋·赵佶《文会图》(局部)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此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写于大唐会昌五年(845)的重阳节。那一天,杜牧尚在池州刺史任上,诗人张祜来拜访,二人是同病相怜——都是党争牵连、怀才不遇的迁客。杜牧曾是牛僧孺掌书记,一度擢升监察御史,后却屡屡外放;张祜也是失意之人,其三百首诗作曾获皇帝御览,却不得一官,只好以处士自况,流落淮南。杜牧对其一见如故,曾写诗赠他:“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两个流落他乡的诗人,在重阳节相聚,在江边痛饮,登高望远,菊花满头,相逢一笑——从诗意来看,这笑容应是借酒浇愁的苦笑吧?

  宋朝士大夫普遍喜欢在宴会上戴花,欧阳修“戴花持酒祝东风”(《鹤冲天》),黄庭坚“醉里簪花倒着冠”(《鹧鸪天》),辛弃疾“插花走马醉千钟”(《定风波·暮春漫兴》),都是宋朝士大夫头戴鲜花、手持酒杯的写照。

  这种活动不同于唐朝官员“宫廷赐花”的朝堂礼制,而是士大夫私生活的约定俗成。如果这般现象出现在礼法森严的明清二朝,是一定会被视为伤风败俗之举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焦志明
【专题】社会频道图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