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老是它“中招”?
从2022年元旦起至今,已有浙江、江西、江苏、山东、安徽、宁夏、四川等地发现进口火龙果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水果,不止火龙果一个,连日来,多地进口车厘子、香蕉、龙眼也纷纷“中招”。
进口火龙果,为什么容易“中招”?
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庄建林接受采访时表示,“如经常购买水果者应该会发现,散装火龙果也基本有一透明包装袋包裹。进口食物入境时大多是通过航空渠道整箱运输的,渠道各环节的消毒只能涉及外包装层面,但如果在原产国进行摘果、包装的果农、工人们本身已携带病毒,是有可能让果皮上也残留病毒的。
他举了最极端的例子,“携带较高载量病毒的火龙果进入中国,分发至供应链末端的超市、卖场后,被市民购入。市民如果没有佩戴口罩,触摸火龙果表皮后又接触自己的口鼻,而之后又立刻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是有可能检测出阳性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