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社会万象
搜 索
剪羊毛、做手工……这对荷兰夫妇在青海一待20年
2019-10-30 10:01:27 来源:中新社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羊毛变“洋货”

  1995年,主修发展经济学的荷平带着丈夫来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调研,发现“这里景色真美,人们友好又有趣。”此前,除了在荷兰见过中餐厅以外,他们对中国没有任何了解。于是,两人打算花两三年“去转转,看看能做什么帮助藏区的人们。”

安鹏一家2002年在青海的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00年初,夫妻俩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教英语,并跟当地政府一起,给学校建公共卫生间、打水井、联系医生教孩子们做健身操,慢慢结识很多朋友。一次,有位老师对和平说:“真想带你们去看看我的家乡,那里的人们更需要你们帮助。”

一家人在泽库大草原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今,泽库县干净笔直的公路贯穿两侧的广阔草场。二十年前,这里尚未修路,北京吉普去村里要尘土飞扬地开两三天,“一路上,我俩紧抓着车把手,颠得快跳起来了。”和平回忆,有时陷进草皮,近十人前拉后推,半天才能出来。“安鹏还不适应海拔,头疼好几天。”

当地牧民帮助抬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到了乡上的大草原,帐篷里挂着牛羊绒编制的饲草包、青稞袋子、马鞍垫、抛石鞭,都是牧民自己做的。“这些东西当地人看来很平常,但我们觉得很稀奇、有意思。”夫妻俩想到,牧民们可以用藏族特色手工产品多赚取一份收入。

2001年在泽库大草原的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是,当时条件有限。“做一颗扣子,要用木头或者牛羊骨打磨很久。没有剪刀、尺子,大家用手比划,对尺寸、单位没概念。”曾有安鹏的朋友订了100只手提包,结果做好的包上口袋缝得有高有低,布盖子耷拉下来长短不一,“根本没办法卖,”安鹏说。

和平与牧民们在一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于是,夫妻俩决定给牧民们培训。“把包包的大小、样子画纸上,让他们照着做,告诉他们客户要装多大、多重的东西。”和平介绍,羊毛擀毡、捻线走针、样式配色.。。夫妻俩请来瑞典的手工艺品专家,手把手地教。

牧民们接受培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最初,参加培训的不满10人,学习时间长,做出的东西少,不少人半途而废。但夫妻俩没放弃,逐渐有邻近县、乡邀请他们,2005年,两口子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继续开展培训。

2001年的第一次培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学织围巾,有人连签子都不会拿,两个手攥着(签子)乱戳呢!”跟夫妻俩工作十几年的索南措回想当年在同德培训的情形,不禁失笑。“但他们会自己琢磨,熟能生巧,现在一到冬天,手工织的纯羊毛围巾很快就卖光了。”

牧民们在家里织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07年,安鹏夫妇创办了青海安多手工艺品公司。每隔一月,他们从海南、黄南各县的60余户家庭中收集羊毛布、手工制品。平时,安鹏负责打理铺面、联系客户、接受订单,和平忙着与裁缝们一起设计花色图案,对牧民们的手工品进行加工。目前,产品以批发为主,拉萨、成都、云南等地均有固定的进货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邱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