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聊着聊着,为啥信息就被盗走了(网上中国)

志愿者小宁正在展示自己手机的计步数据。苏阳摄(人民图片)
使用手机上的聊天工具,位置信息竟然被盗取了?乍一听,你或许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一幕正在真实发生着。前不久就有媒体曝光,不法商家通过破解聊天程序的位置信息防护系统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出售给调查或讨债公司。一时间,用户的隐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热点。智能互联时代,用户的信息安全究竟如何保护?数据使用的边界到底在哪?需要引起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利用聊天软件动“歪脑筋”
据媒体报道,2018年1月,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曾接到陈某报案,称讨债人员利用手机定位软件,实时定位到了他所用聊天账号的位置并成功找到本人。陈某表示愿意还钱,但想弄明白自己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
事实令人吃惊。原来,不法分子专门针对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开发出了一款APP(应用程序),能够破解聊天应用程序的安全防护系统,从而窃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定位误差仅20米至50米。讨债人正是通过这款APP找到了欠钱的陈某。APP甚至“明码标价”,若对方在线,定位1次仅需1元,不在线则需10元。对用户安全至关重要的位置信息,被不法分子如此廉价地出售买卖。
利用聊天软件动“歪脑筋”,背后隐藏的安全漏洞、可能造成的危害,实在不可小觑。记者尝试在网上输入相关关键词搜索后,发现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事实上,很多手机APP在使用时都会要求或者默认获取用户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得到妥善保护是不少用户心中共同的疑问。专家指出,类似这样非法窃取用户信息的行为在技术层面并不难实现,这也对通讯类APP平台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新要求——必须有效防范黑客攻击,保护每位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牛!小伙推倒2万多张多米诺牌再现38个夺金时刻2021/08/10
- 32支球队参与北京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决赛阶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