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焦点新闻
搜 索
医生、失独家庭成扫黑对象?基层标语出错为哪般
2019-04-12 09:05:02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标语问题频发折射基层作风不实

  频现的奇葩标语和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手册,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是否正如各地事后调查所言,主要是广告公司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地基层工作人员,详细调研了基层标语制作流程与基层工作负担,剖析问题标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湖南某村村主任介绍,标语的制作,村里一般是结合上级给的模板,然后自行在网上找寻一些资料,设计出标语内容。确定标语内容后,再找广告公司进行制作,拿回成品后,细心的人会仔细检查,有问题就能及时发现,而不负责任的人,往树上、墙上一挂,拍张照片,转身就走。

  广东某乡镇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村里的标语和横幅,大部分是镇一级下发,镇里会把关,但有时村里或者其他部门也会根据工作需要,自行制作一些标语横幅。“这些自行制作的标语横幅,存在审核盲区,有时就会出现问题。”

  “出现的奇葩标语问题,表面上看是广告公司工作失误所致,但背后主要责任在于标语制作委托方。”广东一位驻村第一书记说,这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不走心的表现,只是单纯把挂标语作为一项任务敷衍应付,没有提升到推动工作、塑造政府形象的高度。

  不少基层干部也反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基层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精细化审核。为了突击应付,有的部门直接让打印店根据某个主题到网上搜标语,制成后进行悬挂。

  “任务太重了,各个部门都要,忙不过来。”江苏一名基层宣传工作人员说,比如读书月,县里要求每个村至少悬挂两条标语,我们镇就要悬挂40多条标语。还有征兵、法制宣传日、秸秆焚烧等都需要悬挂标语,标语任务太多了,造成该镇交通要道两旁的电线杆上缠满了挂标语留下的铁丝,有些地方甚至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样。

  之所以出现一些奇葩标语,也与各单位对工作的理解程度有关。“很多工作存在交叉性,得有一个牵头部门,不能各部门自行开展,因为有些部门理解不准确,就会出问题。”苏北一位乡镇政法工作人员介绍,例如扫黑除恶工作,县里开会布置工作,各相关单位都要求参加,比如教育局局长,开完会后,落实扫黑除恶的工作只能在学校里进行,工作任务层层传导,对扫黑除恶的理解就容易层层失真,也就出现了“坚持打早打小,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标语被挂在幼儿园门口的笑话。

  此外,大水漫灌式、缺乏分类的标语悬挂也容易带来问题。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吕德文认为,现在基层动员环境跟以往不一样,社会异质化程度比较高,比如政府让某单位配合一个工作,该单位如果觉得这项任务和自身联系紧密,就会很重视,做标语也就会很认真。但是,也有很多单位觉得这项工作跟他们关系不大,上面任务又得配合,就会敷衍。一些部门还会在配合扫黑除恶等工作中,生硬嫁接自己部门平时的工作,有时候也容易出现问题标语。

  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考核机制。很多动员工作虽然是面向群众,服务中心工作,但也有出发点是为完成考核任务的一种形式主义。“做很多展板,可能就是为迎接上级一次检查,有时领导没来,还白白浪费。”吕德文说。

  当然,对一些地方的标语,也不能简单否定,要分析其背后的语境。吕德文说,“基层自治和行政管辖是两码事,乡村这一层级,主要做的是群众工作。有些移风易俗的标语,虽然外人不理解,但在当地却行之有效。”

责任编辑:焦志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