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过往报道,2017年我国全国共完成造林736.2万公顷、森林抚育830.2万公顷。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造林26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91.2万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造林18.5万公顷。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完成造林99.1万公顷。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68万公顷。
此外,中印两国分别有32%与82%的绿化来自于土地集约化管理。
自2000年开始,中印的可耕作土地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两国却能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同时,极大地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每十年地表植被平均增加百分比中,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比重,中国居首图源:同上
而对于地球绿化的未来趋势,NASA认为既取决于全球范围的因素,也包括区域的人为因素。比如,印度粮食产量的增加得益于地下水灌溉;如果水源枯竭,这一趋势可能会发生变化。
“但至少,我们现在知道人类的直接影响也是地表绿化的一个关键动力,我们的气候模型也应该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内马尼说,“这会更好地预测不同地球系统的行为,并为各国采取行动提供建议。”
当然,研究人员不忘指出,中印两国在新增植被面积上的贡献,也不能抵消热带地区植被的损失。尤其是在巴西与印度尼西亚,当地的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可持续性与生物多样性问题依然存在。
内马尼说,“当人们发现出问题时,他们就会去解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印两国的植被流失情况也不好;到了九十年代,人们意识到问题;如今,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人类真的很顽强,这就是我们在卫星数据中的发现。”
这一研究结果已被发表在今年2月11日出版的《自然可持续》杂志(Nature Sustainability)上。
- 牛!小伙推倒2万多张多米诺牌再现38个夺金时刻2021/08/10
- 32支球队参与北京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决赛阶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