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焦点新闻
搜 索
老爸老妈的孤独, 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2019-02-11 13:55:0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拔出插在老人胸口的孤独利剑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凌江说,进入老年阶段,常见的精神问题有三种:一是智力、记忆力下降,二是孤独、焦虑、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增加,三是出现幻觉、幻想等病理性精神疾病。

  “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社会交往圈变小,再加上身体健康状况下滑,容易出现焦虑、孤独、抑郁情绪,此时尤其需要关爱。”李凌江说,太多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疏解,会更加剧生理上的疾病,造成抑郁倾向,严重时甚至可能选择自杀。

  中国老人大都认为晚年的理想状态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他们自我陪伴能力弱,普遍需要从家人身上汲取爱和温暖。

  “缺少精神慰藉,将成为困扰我国老人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独感,也有老年时期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空虚感。”长沙市老龄办主任郭华说,因此,在给老人们提供必要的医养条件之余,长沙开始重视满足老人的“社交需求”“精神需要”。“在乡村,空巢老人居多,我们试行‘老人群居’,让低龄老人照顾、陪伴高龄老人,并推出一些娱乐、手工活动。在城市社区,大力推行老人大学等,让老人们找到各种兴趣爱好群体,丰富自己的生活。”

  “老人们很容易丧失自我价值感,认为‘没有用了’‘就是等死’。我们对于老人的关爱,应该体现在他们‘被需要’上,激发内在力量,让他们因为被重视而充满希望,比如养老院让老人们做一些小零食、手工艺品拿去卖,老人们就会发现自己有价值、被需要,精神满足感大大提高,不会再觉得自己是没用的人。”李赞说。

  爱是排解孤独的法宝,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老年人的爱情世界也能如此色彩斑斓。

  给予蔡升培老人幸福的就是“黄昏恋”。丧偶近20年后,蔡升培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在双方子女的支持下走入婚姻殿堂。

  蔡升培也经常劝一些丧偶的老人找个伴,这样互相有个关照,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有人在家就有盼头,心情也不一样。”

  采访过程中,记者在一名恋爱中的老人脸上,看到了憧憬和幸福。即使子女还没有点头,即使两位老人目前身处异地一个月只能见两面。

  除了寻找爱情,不少老人希望能找三五个脾气对头的人住在一起,雇个保姆,这样既不会孤单,还能相互有个照应。

  扶持老人跨过孤独的“终极门槛”

  春节即将到来,长沙一所养老公寓的房间里,黄爷爷的家人不得不面对他的“最终时刻”。病床上,黄爷爷痛苦、急促地呼吸着,儿女们有的看着手机,有的偷偷抹泪。虽然家人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离别到来,仍显得不知所措。

  看到手足无措的儿女和无助的老人,一名义工走近黄爷爷床边,拉着他的手,轻轻地说:“您哪里疼,我帮您揉揉……”

  “不要怕,到了那边,哪里有光,就往哪里走”“你是一个好爸爸,这么多年辛苦了,家人都很爱你,不管你去了哪里都会想念你……”义工在黄爷爷耳边轻轻念叨。

  病床上的黄爷爷,原本急促的呼吸渐渐平稳,浑浊、仓皇的眼睛,逐渐变得柔和起来,慢慢地停止了呼吸。

  李凌江说:“临终老人,是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孤独的困扰、疾病的威胁、死亡的恐惧,是大部分临终老人面临的三大困境。”

  临终老人一般生活不能自理,经济不能自主,精神不能自足,需要一定的医护治疗,普通养老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接收他们,其他医院也几乎不会收治绝症临终患者。对于这些人而言,临终关怀成了一根救命稻草,扶持着他们安静圆满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时光。

  中国已经告别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的时代,迎来了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的时期。大部分城市和农村老人在衣食住行和基本医疗方面都有一定保障,但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灵呵护的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李赞说:“许多重症老人感到没有力量、没有希望、没有热情,与孤独寂寞相伴,对死亡倍感恐惧无助。精神慰藉跟不上,即使物质条件再好,老人也很难感觉到晚年生活质量高,养老机构、社区和社会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也很难被认为是高端的养老服务。”

  临终重症老人特别容易遭受孤独和恐惧的折磨。临终和死亡是人生的自然归宿,一个人必须独自面对这一结局,但在临终关怀链条中,如何帮助老人跨过最后这一“终极门槛”?从技术的角度看,临终关怀、护理是以临终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护理,是通过精神、心理和身体上的护理,让临终者及其亲属尽快进入角色,接受和应对即将接受死亡这一事实,扶持老人在安然、祥和的状态中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半月谈记者谢樱汪伟李宇佳)

责任编辑:焦志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