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社会万象
搜 索
军训晕倒、体测猝死……我们怎么用好日子养出了弱孩子?
2017-09-18 14:11:31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9月6日,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天仙镇天仙学校双庙教学点,一名孩子在体育课上玩耍由黄小林老师捡回来的废旧汽车轮胎。新华社发(钟敏摄)

  下降根源在何处?

  在众多报道和研究中,普遍认为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社会、学校和家长片面看中学习成绩,追求升学结果,轻视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导致青少年课业繁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是学校、城市的体育设施建设不足,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都很难为青少年的体育活动,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设施和时间。而且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责任存在认知缺失与矛盾。

  具体表现为,学校为了规避风险和不影响文化学习,不与家长发生冲突,或因沟通成本高而选择基于“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的“三无七不”温柔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但这并不完全是学校的问题,还有家长观念上的偏差所导致。

  近年来,关于学生在学校因体育活动受伤,家长直接控告学校要求赔偿的新闻屡见不鲜。其中,有学校在管理和硬件设施管理不足的责任,但也有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和滥用法规的问题。当然,社交媒体中的虚假和片面信息的泛滥,社会舆论和网络暴力给学校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是难辞其咎的。

  除此之外,伴随着90后和00后青少年成长而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也在改变着青少年的行为习惯。

  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在空闲时间,青少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手机上网打游戏、听歌追星看电影,“宅”成为了时尚,别说是让他们出去运动,就连吃饭都要腾出手来玩手机。

  这说明什么?说明青少年在急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在海量且不经过筛选的信息轰炸中,很难保持有效的甄别能力。兴趣培养,社交主题,几乎都围绕着网络展开,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很难建立正确的身体素质管理和健康生活观念。

  最后,现在的城市建设发展速度极快,土地资源更是极为稀缺。诸如广场舞大妈与青少年因争抢篮球场地而发生冲突,暴走族占主路横行等新闻事件更是暴露了公共设施资源的严重不足。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