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用户在使用中的支付宝客户端界面。中新社记者张斌摄
非现金支付渐成主流央行正研究数字货币
拒收现金话题引起关注后,人们对货币形态的讨论热度也在上升。未来的社会是否会进入无现金状态呢?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251.11亿笔,金额3687.24万亿元
东方证券的研报指出,随着扫码支付的深入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移动支付增长驱动力逐渐由线上转移至线下,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有望继续推动“无现金”社会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现实情况看,中国当下还有不少人依赖现金支付,尤其对于中老年人和农村地区,现金支付还是重要的支付方式,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仍将长期并存。
记者注意到,目前,央行正积极研究数字货币。2016年1月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指出,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