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焦点新闻
搜 索
清华毕业“硬杠杠”告诉你:只顾埋头拼分不行了
2017-03-31 15:53:24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弱不禁风的幼苗”我们不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高校采取强硬手段“逼”学生锻炼,本意是想改变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的趋势,培养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近年来,学生体质下滑被社会关注甚多。很多体育老师和家长都表示,如今孩子的体质是一届不如一届,近视眼越来越低龄化、肥胖儿童越来越多。

  武汉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告诉记者,就体育课本身而言,如今课时增加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周只有2节体育课,现在一二年级每周有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有3节体育课,每节课40分钟。

  虽说体育课有了保证,但有一种现象却令体育老师们甚感担忧。课间大部分学生都坐在教室里静休。体育课上,运动量大一点,有些孩子就吃不消,跑个400米就腿发软,爬个六楼就气直喘。

  武汉一所小学体育老师说:“缺乏锻炼是个普遍问题。”现在的孩子走出校园还要上培优班,连周末都很难到户外好好玩一下,室内活动时间与室外活动时间严重失衡,玩的时间被学习时间大大挤占,仅仅靠每周几节体育课很难提升孩子的体能体质。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清华大学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之所以引起热议,其实也反映了长期以来中国高校把体育课教学普遍边缘化的现象。

  他说,不管是游泳,还是其他体育锻炼项目列入对学生的考核,最终目的是重视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发展。是什么让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孩子们,反而越来越不能动了?满腹经纶却又弱不禁风的幼苗,怎能撑得起国家的明天?

  “如果体育成绩能纳入高考评分体系,学生的体质肯定会随之提升。”采访中,不少体育老师提出这一想法,尽管语气有些无奈。

  上海纽约大学招办主任周鸿认为,高校这些毕业的“硬杠杠”,特别是清华大学新规有一个风向标意义,能鼓励学生不要只埋头刷题、拼高分,应该多运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说,增强体能体质,对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未来人生发展都会产生比较大的积极影响。(执笔记者:廖君,参与采写记者仇逸、郑天虹、张漫子)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