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社会万象
搜 索
提问回答均可赚钱的线上付费问答,你愿意尝试吗?
2017-03-14 08:57: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担忧

  除了泛娱乐化,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是知识付费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王水瑶是喜马拉雅FM的老用户,她发现,一些售价近200元的专业课程,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到10块钱的盗版。

  “作为消费者,市场上有更便宜的东西,为什么不买呢?真正应该被打击的是生产盗版的获利者。”她说,如果不存在盗版,自己还是愿意花钱购买喜欢的正版音频。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指出,各类知识传播新载体大量涌现,对于“知识”版权的界定相对模糊,保护力度还比较薄弱。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防止原创知识被抄袭传播,成为知识付费的主要瓶颈之一。

  分答和微博问答平台也存在这种问题,有人会在“围观”后把答案公开传播。

  资料图: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销毁现场。田进摄

  对此,平台该怎么办?姬十三说,“新的东西会出现很多无法界定的规范,我们也研究过这一问题。很多律师说这是知识分享,应该值得鼓励,当然也有不同意见。关于这个问题界定我还不能清晰地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所谓“分享”,前提是分享人对其“分享”的产品或服务享有所有权,才谈得上“分享”。否则,未经授权的分享都是侵权行为,不论其是否打着“分享”的旗号。

  他说,一些用户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不论是文字、音频,抑或视频,比如专业语音课程,在具有交易功能的平台分享,不论是有偿销售,抑或无偿分享,只要未经授权,都是侵权行为。

  购买“知识”能否解决根本问题?

  另外,一些知识付费平台内容的含金量受到质疑:向购买者提供一段语音或一篇文章,真能解决他们的疑惑吗?

  “被提问的人说得挺好,但是对我帮助不大”,多名提问者在谈及感受时这样描述。有人认为,虽然能通过专家获取知识、得到指点,但具体到自己的某个问题时,又似乎无法彻底解决。

  兴业证券报告以分答为例探讨了这一问题。报告称,60秒时间并不能给出真正有含金量的知识解答;语音回答质量有待考究,逻辑性、严谨性欠佳;碎片化的知识分享并不能取得真正专业人士的喜爱。

  王昆鹏认为,知识付费平台可以提供“知识”,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比如,如果你想了解疾病的情况,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但是要治病的话,还是要去医院。”

  他说,关于问答类产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知识类的,以知识分享为主要方向;另一种是以获得解决方案为目的,必须依靠专业服务机构给出方案,一起进入到解决问题的通道中。尤其是对于企业用户而言,第二种方式则显得更加重要。(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