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社会万象
搜 索
西安“煎饼侠”夫妻:9年坚持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煎饼
2017-03-02 08:45:27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看到告示,主动求助的人逐渐多起来,有时候每天要免费送出10余个煎饼果子。每当有拾荒者、残疾人、环卫工路过,赵彦苹还会主动上前询问,一个煎饼果子不够,就两个、三个,直到对方吃饱,偶尔她还会塞给对方几十元钱。“能帮一个是一个!”赵彦苹说,“有个拾荒的老人,在我这里吃了两年多煎饼,可是后来就找不见了,我还挺惦记,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

  在朱光伟的手机里,有一张特殊的合影。“去年,一个波兰留学生在我摊前转了很久,后来才知道他没钱,就免费送他一个煎饼。”朱光伟高兴地说,“第二天小伙子又特地来我的摊儿上买煎饼,还要和我合影,不停地给我竖大拇指。”

  为了让更多人吃到免费的煎饼果子,夫妻俩还印制了厚厚一沓“爱心接力”名片。“有些人不知道我这个小摊,但是通过名片,他们就可以给我打电话,或者找朋友捎回去。”朱光伟说,“煎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靠着煎饼摊,一家四口的生活总算有了着落,但日子并不宽裕。“每个月靠卖煎饼果子能挣3000元左右,丈夫每月要花六七百元的药费,加上两个女儿上学的开销,付完房费电费后,我们也是‘月光族’。”赵彦苹搓着粗糙的双手说。

  赵彦苹一家在城中村的住处,一间约18平方米的屋子被隔成两间。里屋,只有床和桌子“着地”,由于空间狭小,其他物件几乎都被摞了起来。外屋的床上白天放着箱子,晚上箱子会被挪到地上,“这样就解决了女儿假期回家的睡觉问题。”而家里唯一值钱的的东西是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机,那是几年前好心人送的。

  尽管日子清贫,可赵彦苹认为,他们一家的生活比以前更有滋味。“得病时,我爱人很敏感,像个刺猬,逮谁扎谁。自从免费发放煎饼以来,他性格变好了,感觉像换了个人。”赵彦苹高兴地说。

  朱光伟说:“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个废人,现在还能和妻子一起帮助他人,尽管只是个小煎饼,但是觉得自己有用处。”

  如今,赵彦苹和爱人经常被同行称为西安城里的“煎饼侠”。一个摆摊者说:“侠士有救困济贫的本心,赵大姐夫妻俩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现在也要向他们看齐,把爱心接力下去。”

  一团蒸腾的热气,一个陌生的微笑,一句暖心的问候,日复一日,他们在西安城里平凡地生活着。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