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推出卡通形象代言人,开办青年夜校非遗课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Z世代”年轻人爱上非遗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都通讯员马圳
在本月开启的长芦第二届非遗季的开幕式上,长芦鸭“芦芦”“韵韵”惊艳亮相,可爱的卡通形象让人眼前一亮,吸引了众多青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群体的喜爱。
作为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长芦街道非遗资源丰富。如何让非遗的“传统范”焕发新活力,让成长于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的“Z世代”年轻人爱上非遗,认识并认同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长芦街道一直在探索。
卡通形象提升辨识度
“非遗有了形象代言人,我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我们年轻人喜欢有辨识度的形象,先记住这个形象,会更有兴趣去了解它代表的长芦非遗的内涵。”参加非遗季活动的王嘉琪同学说。
作为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长芦街道拥有“达摩传说”“方巷人走北”“留左吹打乐”“湾北小马灯”“长芦板鸭制作工艺”5项省级非遗,“黄天荡的故事”“长芦龙灯”2项市级非遗,17项区级非遗,非遗资源丰富。
“这些非遗项目都代表着长芦的地方文化,当地的很多中老年人对此还比较了解,但如何提起青年人的兴趣,才是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的关键。”长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潘士贵表示,街道聘请专业人士,以长芦板鸭为原型设计出卡通形象代言人“芦芦”“韵韵”,它们将作为宣传大使,提升长芦非遗在青年人中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在此次长芦非遗季“非遗嘉年华”中,特别设置了非遗表演、古风非遗市集等环节,除了品尝美味的长芦板鸭,游客还可以现场参与吹糖人、剪纸、漆扇、果核雕刻、绳结等非遗的制作,吸引了大批青年人参与。
青年夜校非遗课受欢迎
“开课啦,各位青年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陆营社区青年夜校第一课的活动现场……”近日,长芦街道团工委联合陆营社区团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青春不散场夜校共成长”——非遗漆扇制作活动,吸引了辖区不少“Z世代”青年参加。
课堂上,讲课老师以非遗技艺为切入点,带领大家了解漆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随后,在老师的演示和带领下,青年们动手操作,在扇面上绘制图案、文字,选择喜爱的颜色,点漆成面,制作漆扇作品。做好的扇面图案色彩斑斓,各成一派,让年轻学员们收获满满。
“95后”学员方妍表示,她在“长芦快讯”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发布的青年夜校课程后,对漆扇制作非常感兴趣,第一时间就报名了。“以前只是在视频中看到漆扇的制作,现在自己动手体验后,觉得这项非遗很有魅力。”
“目前,我们的青年夜校非遗课已经开办了5期,都是利用晚上7时至8时的时间,邀请非遗传承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给我们的青少年学员授课,反响很热烈,每期都有三四十人参加。”陆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戴宁说,设置非遗体验课的初衷,是想借用青年夜校这个平台,在“Z世代”群体中宣传非遗,让他们走近非遗,成为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重要力量。
传承非遗让学生更自信
在长芦第二届非遗季的活动现场,来自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的学生分别表演了“湾北小马灯”“留左吹打乐”“长芦龙灯”三项非遗,同学们熟练的技艺、默契的配合以及自信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长芦地区本地学校,我们的一大特色就是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玉带实验学校副书记易容介绍,学校从2018年开始,引进了本地的三个非遗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在小学三至四年级设立“湾北小马灯”社团、小学五至六年级设立“留左吹打乐”社团、初中一至二年级设立“长芦龙灯”社团,每个社团的学生大约40人,通过每月一次授课、每周一次训练,孩子们可以熟练掌握各项技艺。
在易容看来,加入非遗项目社团的同学,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更加热爱乡土文化,“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通常不大自信,通过参加各项演出活动,学生都变得自信和开朗。”
六年级戴文潇同学说:“经过这几年的训练,我学会了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放弃,我们社团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我也更加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了解我们的家乡。”
每一年都有孩子毕业,但是也都有新的同学补充进来,这一百多名孩子,保护和传承着家乡的非遗技艺,届届相传。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体怎么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