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社会万象
搜 索
可网购、被当作“零食”……警惕新型毒品“上头电子烟”
2021-08-27 09:09:2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李浩、孙正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极易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

  记者了解到,由于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毒品成本低,又常常伪装于电子烟之中,暴露出“零食化”“时尚化”的倾向,加之互联网快速发展,毒贩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加速了合成大麻素类毒品的传播“洗脑”和销售,极易诱导青少年迈出涉毒第一步。

  在西安、温州、无锡等多地警方分别破获的合成大麻素类毒品案件中,毒贩都曾通过微信朋友圈明目张胆地售卖“上头电子烟”。

  “‘上头电子烟’因外表与普通电子烟一样而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在娱乐场所的年轻人很容易被毒贩蛊惑,一些吸食者甚至将‘上头电子烟’系了绳子挂在脖子上,贴上各种贴纸,以为时尚。”西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情报中心副主任王恺说。

  许多毒贩对青少年声称“上头电子烟”只是比普通电子烟更具有快感而已,并声称吸食既不上瘾也不犯法,以致青少年群体误入歧途。

  “这东西把我害惨了,过生日发小给我来了一口,只说是流行的电子烟……”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分享了被朋友诱导或误食“上头电子烟”的经历,他们大都是在朋友聚会上被“劝”食毒品的。

  低成本降低吸毒门槛,合成大麻素类毒品出现“零食化”倾向。王恺说,一支普通的电子烟烟弹20元左右,毒贩通过添加几毫升的合成大麻素类毒品后,就可翻倍销售。

  一些青少年甚至像网购零食一样轻松购买合成大麻素类毒品。今年4月,南京江宁大学城某校9名大学生就因为吸食网购的“上头电子烟”,先后感到身体不适,陆续拨打120求救。

  严防青少年网络“触毒”

  西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张根勤、政委唐淑惠等受访禁毒民警建议:

  首先,合成大麻素类毒品的管控要做到打早打小、从萌芽扼杀。应抓住该新型毒品列管初期的关键节点,集中打击合成大麻素类毒品的犯罪。

  其次,要积极溯源,全链条打击,加强源头管控。西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已经从部分本土涉毒案例中梳理出全国涉16个省市的涉毒团伙网络,仍在积极溯源制毒源头。

  第三,网信部门和各个互联网平台应加强网络涉毒言论的管控,防止青少年通过网络“触毒”。应通过对快递行业的监管,严控个人快递邮寄电子烟,以此遏制“上头电子烟”的快速流通。

  最后,面对种类繁多的新型毒品,应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对基层禁毒单位的技术支持。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金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