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奇闻异事
搜 索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将建甲骨文信息数据库
2017-12-26 20:25:14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资料图:甲骨文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杨琼实习记者陈烨):中国申报的甲骨文近日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档案局、故宫博物院等相关部门26日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这一消息。汉字对世界尤其周边国家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教育部官员表示,作为汉字源头的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中国将建立甲骨文信息数据库,助力甲骨文研究迈向新阶段,让“绝学”不绝,冷门不冷。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曾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今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作为甲骨主要的收藏单位之一,故宫博物院共收藏甲骨23000片左右,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意义重大,“甲骨文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3000年来没有断流的中国文字历史的铭证,和现代文字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故宫保和殿前,对美国特朗普总统说‘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或者更早。中国的文化是没有断流传承下来的’。这就是靠今天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得以证明的。”

  此次甲骨文入选的“世界记忆名录”被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正是对正在老化、消失的文献纪录进行抢救和保护的工程。它创建于1997年,每两年评审一次。中国自1997年第一次申请“世界记忆名录”,目前已有13份文献遗产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女士对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示祝贺,“甲骨文是该名录最新收录的中国文献遗产,它保护了殷商时期的王室档案,是历史上对人类文明最早的纪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研究者认为,作为汉字源头的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

  近年来,殷墟甲骨已经或正在得到精细化整理。目前,海内外甲骨藏品“家底”及保存现状已基本摸清,约有16万片甲骨文。但是认识并释读甲骨文却不是一件易事。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曾以10万元一个字高价悬赏识字,足见破译甲骨文的难度。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表示:“现在整个单独的字,以单字来算甲骨文有三千多个字。我们所谓破读或者认识的甲骨文,也就不到一千四百个。还有两千多个,我们有的知道它大概什么意思,但是不能像这样把它形、音、译全部说清楚,这一类字占了很大的比例。还有一小部分呢,我们甚至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看到这么写,可以分析它,但是不知道它是怎么读音,甚至也不知道它们的含义。”

  在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看来,当今的甲骨文和甲骨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甲骨文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比较薄弱,对甲骨文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他透露,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甲骨文基础研究、数字化建设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甲骨文研究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促进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考古、天文等多学科融合,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如建立甲骨文信息数据库,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的研究方法,运用超景深电子数码显微镜、高清晰数码照相等一系列新技术和跨学科研究方法,助力甲骨文研究迈向新阶段。”

责任编辑:焦志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