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社会万象
搜 索
北京背街小巷治理提速 将对2435条背街小巷实施整治
2017-09-28 14:39:27 来源:中新网  作者:信娜 陶冉 王嘉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街巷长”上任背街小巷治理提速

  今年4月发布的《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提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标尺。抓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改善市容面貌,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既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要求的具体体现。

  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按照“抓创建、治顽症、促提升”的总体要求,在首都核心区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改善群众身边环境质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街巷胡同,更好地保护古都风貌,留住北京城市的“魂”,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贡献。

  如果说,城市的主要街道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

  一座文明宜居的城市,不仅需要光鲜亮丽的“面子”,更需要整洁舒适的“里子”。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曾指出,“背街小巷是城市病集中的地方,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要从讲政治和履行‘四个服务’职责的高度,抓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今年3月,蔡奇通过明察暗访后,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把脉开方”,提出建立“街长”、“巷长”制。

  今年4月初,《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公布。自2017年起,北京计划用3年时间,对2435条背街小巷实施整治提升。

  截至今年4月底,东、西城2435条背街小巷均已设立街巷长。他们成了破解“胡同病”的责任人,需要对2435条背街小巷“上心”。

  东城区一位巷长坦言,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原来每个巷子都有社区联络员,我们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大的街道,对小巷关注不够。现在自己成了巷长,这条胡同不论什么事,自己都得操一份心。”

  自此,北京背街小巷整治全面提速,告别“脏、乱、差”,走上了“快车道”。

  “街巷通”APP可随时察看街巷治理进展

  “过去,这里居民出门见到的都是违建,闻到的也都是无照小饭馆冒出的油烟味。”近来,东城区夕照寺西里主线彻底变了样,街巷长王秀云对此深有体会。

  过去,3米多宽的小巷,却占满了无照经营的蔬菜水果摊位,让原本局促的道路越发拥堵。加上歪歪扭扭拥挤停放的汽车、自行车等,王秀云形容,周边居民即使想出来转转,却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

  如今,这里占道经营的小商贩和私搭乱建全都消失了。

  走进胡同,门口张贴着街巷长的名字和手机号码。违建消失了,变成一个口袋公园。王秀云说,我们在花坛里种上了月季花,此前最宽处不过3米的路面,拓成了10米宽、150米长的双车道大马路。

  今年4月上任以来,每天7点,王秀云会准时到街巷转悠一圈,察看是否有待解问题。她笑言,有一次遇到一位遛早的阿姨,被误认为住在附近小区的居民。“经常去巡街,附近的居民见面都会先打招呼。”王秀云说。

  环境“大变样”,作为街巷长,王秀云正在琢磨着如何继续打造居民的舒适空间。“如何安装隐形防盗窗、晾衣杆、自行车棚等,都会进行问卷分析调查,征求居民意见,并在街巷长理事会上商量。”她说。

  除了每日巡街,王秀云等街巷长还有一个“新型”科技武器。东城区网格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东城区街巷长均下载有“街巷通”APP,能够随时察看所辖街巷的环境类案件上报、分布及办理情况,还可以察看环境案件的详细信息,并进行跟踪、督办。

  王秀云说,自己经常翻看APP,察看是否有自己没有关注到的事情。“就像自己每天都在巡街一样。”

  目前,东城区所有街巷长均已使用“街巷通”APP,可随时关注街巷环境进展。

  街巷长参与理事会,商议解决停车难

  今年4月,织女桥东河沿拆除全部私装地锁后,时任织女桥东河沿理事会秘书长李雷雷与相关科室沟通,规划出58个停车位,并在两侧出口设置吊杆,统一录入此地实际居住人的车辆信息,形成固定模式。随后,又将该街道设置为单行线,解决堵车问题。

  之后,单位不允许在织女桥东河沿随意停车,并写入了居民公约,由街巷长及楼门院长统一监督落实。

  如今,5个月过去了,现任南北长街党委书记张建红惊喜地看到了效果。她说,之前,街边被“横七竖八”的停靠车辆占满了,而且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黑车”。

  织女桥东河沿地处旅游区,停车也不收费,为“黑车”提供了空间。张建红说,自从采取吊杆并设置为单行线,现在“黑车”基本见不到了,居民停车也有了秩序。

  街巷长参与的理事会,让胡同治理“提速”。

  在织女桥东河沿,单车乱放已影响市民出行。据李雷雷回忆,理事会商议决定,由物业处理共享单车,及时清理。相比过去漫长的处理程序,这样的措施只要一两天就可落实。

  作为时任社区居委会主任,之前,李雷雷需将类似的处理意见上报到街道,由社会办统一研究,但大多数会“石沉大海”。

  如今,理事会上,街巷长拍板的事,会协调街道其他部门来落实。“比如,之前如果申报项目经费超过5000元,需要副处级干部签字,超过5万元则要经过主任办公会,这个周期会非常长。”李雷雷说。

  相比过去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市民遇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李雷雷认为,这种新机制可以打破社区的界限,解决之前社区无法处理的问题,如乱停车、车位划分等。“之前,市民在街道遇到问题,往往找不到具体责任人。有了街巷长制后,不管什么问题,都可以找街巷长。”

  2400余名街巷长上任治理背街小巷

  “街巷长”这一新型治理形式,始于时任北京市长蔡奇的一次胡同“明察暗访”。

  3月27日下午,蔡奇来到东城区春雨胡同,在这条歪歪扭扭的胡同里,这位市长很快发现了多处私搭乱建,一处隔离石墩甚至横在路中间。

  当天,蔡奇回到市政府,主持了一次专门为背街小巷“把脉会诊”的会议。自此,新名词“街巷长制”出现在公众视野。

  4月5日,首批街巷长在北京东、西城上任。同时,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也在对背街小巷治理计划进行最终修订。

  作为北京首批任命的街巷长,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桑硼飞介绍,街巷长由街道处级领导、科室相关负责人担任,街巷长之下设街巷理事会,具体工作更多由街巷理事会落实。

  西城区环境建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各街巷长的人选并不固定,主要考虑街巷的长度及治理要素。

  一条胡同的街巷长,甚至是街道行政一把手。

  金融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宫浩就是西斜街街巷长。宫浩坦言,这条街涉及拆迁,很棘手。上任后的第一次理事会,居民反映最多的也是拆迁时间和政策。他说,目前已和房管局及负责企业沟通,会尽快拿出方案。

  在蔡奇“明察暗访”5天后,《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首次亮相,方案提出“三年后,北京东西城2435条胡同不再有违建”等。

  “街长、片区长、路长……”相似的治理思路在其他区已密集落地。

  早在3月23日,丰台借鉴“河长制”,设立“街长”。328条道路全部任命“街长”,停车、违建、绿化等实行街长“全包”。

  3月30日,石景山广宁街道诞生“路长”。道路两旁的大事小情,均被他们承包。一天后,朝阳区奥运村街道设立“片区长”、“街巷长”及“楼院长”。其中,社区书记、主任为“片区长”、社区居干为“街巷长”、居民代表为“楼院长”,负责落实环境管理。

  近一个月后,通州台湖镇首批400名街巷长也正式上任履职。

  截至4月底,东、西城2435条背街小巷的街巷长已全部“走马上任”,他们成为每条胡同的“父母官”,将开出破解这些胡同“顽疾”的药方。

  城市“面子”“里子”同治理,越来越精细

  城市病的治理从未停止脚步。

  2012年,蔡颖调任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办事处从事城市综合管理。此前,她已从事城市管理20余年,在她的印象中,北京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自己也越来越忙了。

  这两年,蔡颖的工作内容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她用“寻根溯源”形容这样的变化,“原来基本不碰的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现在都得先剔除,工作内容也越来越细”。

  “网格化”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

  如今,覆盖广泛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诞生于2004年。但“背街小巷”首次提出,却在近10年后。

  2013年,“背街小巷”首次出现在北京市每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中。当年,市政府决定对60条市级重点道路、160条背街小巷、80个校园周边和200个老旧小区周边环境秩序进行综合整治。

  在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办主任助理赵冲看来,背街小巷是离居民生活最近的,但是以前环境建设更侧重优美大街,对背街小巷的建设力度不够,管理机制上也没有统一的、高标准的整治办法。

  此后的4年,整治100条背街小巷环境,每年都是民生实事项目。

  街巷胡同环境卫生质量与主要干道差异大,2013年初,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提出,城六区4500条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在2015年100%达标的目标,在3年内彻底改善“拐下主路就见脏、乱、差”的乱象。

  2016年,北京市还首次为背街小巷保洁设立标准,明确背街小巷垃圾滞留不超1小时。

  “史上最严”,背街小巷3年内将无违建

  今年4月初,《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公布。自2017年起,北京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2435条背街小巷实施整治提升。其中,2017年完成567条、2018年完成615条、2019年完成492条。

  方案提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内容为“十无一创建”,即“十无”: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一创建”:创建文明街巷。

  与过去相比,北京市城管委环境整治处处长闫剑锋将其视为“史上最严”。他说,“这次新增治理开墙打洞、违规经营等内容,可以说能想到的标准全都涵盖了”。

  根据《东华门城市环境建设管理街巷长制实施方案》,街长、巷长每周至少现场检查1次,按照“十无”标准研究分析街巷环境建设管理问题,征求居民意见建议,跟踪上报问题的办理进度和结果。

  东城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科副科长马超介绍,目前东城区背街小巷的共性问题包括违法建设、违章广告牌匾、停车秩序等,各街巷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药方”。

  以整治乱停车为例,东华门街道办事处城市综合管理科副科长、时任缎库胡同巷长蔡颖说,将拆除胡同内所有私装地锁,还会为常住居民办停车卡,持停车卡居民夜间可享停车优先权。

  背街小巷治理,并非一朝一夕。

  中国城市规划院院长杨保军认为,北京胡同整治应有长期规划,拆除违建后,如何满足市民生活所需也应考虑在内,不能简单一刀切。“这样的强力整治能解决一些问题,但要从长远角度根本性解决问题,还要有长远的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朱嘉广也曾提出,历史街区保护要保证生活的延续性和真实性,特别要避免将原本以居住性为主的街区变为商业性为主。商业街区与居住街区的开墙打洞应该有所不同,要考虑历史街区活态利用到什么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当上巷长5个月主动下社区意识更强”

  王秀云东城区夕照寺西里主线巷长

  记者:什么时候成为街巷长,工作内容是什么?

  王秀云:我是今年4月份任夕照寺西里主线的巷长,主要负责千巷环境整治中涉及的“十无十有”工作内容。

  记者:成为街巷长约5个月,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改变?

  王秀云:街道对社区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后,小区内停车有序。为居民安装了晾衣杆和休闲座椅,将违法建设拆除后,还路于民。同时,还给居民修建了口袋公园,老人和小孩有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目前,居民对外环境比较满意。

  记者:成为街巷长后,觉得和之前的工作状态有什么不同?

  王秀云:成为巷长以后,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主动下社区的意识更强了,与居民的感情更深了,每次到社区都有一种亲近感。夕照寺社区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提升,从过去的违法建设多、无照游商多、卫生死角多摇身变成了一个花园式社区,作为巷长我全程参与了整治提升工作,心中倍感自豪。

  记者:平时是否会组织理事会,理事会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王秀云:社区环境理事会主要讨论一些与居民利益相关或影响社区大环境的问题。在封堵四号楼一开墙打洞经营户时,由于该经营户有营业执照,在政策上社区不是很清楚,于是召开了由工商、城管、消防、食药、派出所、社区小巷管家、居民代表、街道联系社区的工作人员等参加的社区环境理事会,大家就开墙打洞经营与营业执照关系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目前,开墙打洞已成功封堵。

  记者:接下来,还会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王秀云: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协调房屋产权单位,对楼房加强维修维护,解决老旧基础设施问题。

  声音

  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

  老城区改造要回应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关部门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大家要多理解多支持,共同帮助政府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说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