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焦点新闻
搜 索
北京治理生态环境效果凸显 多种野生动物重现京城
2017-09-12 11:22: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郝羿 王斌 解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豹猫摄影/李兆楠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豹猫:衡量生态环境的“指标物种”

  豹猫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北京的“遇见率”极低,鲜有人用肉眼观察到过。今年7月底,北京动物学会理事李兆楠在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夜探途中,发现了两只豹猫幼崽,相聚不足10米。豹猫的出现,通常被认为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达到了指标性水平。

  据了解,豹猫为小型猫类,属于夜行动物,善于游水,尤其喜欢在水塘边、溪沟边等处活动和觅食。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周围环境影响不断加剧,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目前,全球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大量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豹猫成为世界上濒危物种之一。

  豹猫的食物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小型啮齿类动物,如小老鼠,另一类是雏鸟。近几年,随着野鸭湖湿地保护恢复工作的效益逐渐显现,候鸟开始大量繁殖,这为豹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李兆楠说,出现豹猫,通常认为生态环境已经达到了指标性水平。“我们把一些动物称为‘指标物种’,比如,看水质是否足够清澈干净,通常会观察里面是否有三角帆蚌、褐河乌、白顶溪鸲等指标物种。豹猫也是如此,它是衡量低海拔地区生态环境的指标物种,它的出现,意味着当地的生态系统已经十分健全了。”

  白鹭:水质状况监测鸟重现京城

  因白鹭对环境较为挑剔,被称为“水质状况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随着北京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今年,“水质状况监测鸟”们不再“嫌弃”北京的水面,在萧太后河、清河、凉水河、西蓄等众多水面处都有了其飞舞、觅食、休憩的身影。

  通州台湖镇铺头村的村民们近两个月来,已经习惯于穿村而过的萧太后河上的上千只白鹭栖息。迈着长腿的白鹭,时而在浅滩中低头觅食、时而惬意梳理着毛发。“上千只白鹭同时在这儿落脚,还真是头一回见。”不少在村里生活了半辈子的村民都这么说。而这样的场景在位于上游朝阳区的萧太后河马家湾湿地也在上演着。昔日的“牛奶河”成为白鹭们的“圣地”。

  而在西五环晋元桥附近的西郊砂石坑,湖水清澈、碧草如茵。约10万平方米的湖区用游步道、小桥勾连,显得错落有致,自上而下5条环湖路全部建成,深达近30米的大坑四面护坡种满了乔木、灌木和鲜花,令人赏心悦目。中间的湖面处不时有白鹭掠过。昔日的“满目疮痍”如今成了百鸟园。昔日“粪便直排”的清河,如今也有了“白鹭湾”的雅号。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