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社会与法
搜 索
重庆一出纳因未分到房 携款百万潜逃18年
2017-08-25 14:32:08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吴晓锋 战海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离婚后每月开销仅200元

  带着100多万元现金,罗刚辗转各地之后,于2002年来到广东东莞,并选择落脚在东莞市某镇。这里外地来莞打工人员众多,人员情况复杂,便于隐藏。

  罗刚在当地找人办了个假证,化名“曾某雄”,并用赃款在当地买了套房子,和一个江西来的打工妹结婚生子。

  100多万元,这笔在罗刚看来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赃款很快就山穷水尽了。为了维持生计,罗刚开始四处打零工。由于没有合法的身份证,罗刚只能去那些管理得不太严格的服装厂,靠给服装缝制标签挣辛苦钱,一个月2000多元。这点钱罗刚挣得也不踏实,一旦经济形势不好,服装厂就开始裁员,罗刚因为年纪偏大,往往首当其冲。

  2015年,结婚10年的罗刚离婚了,孩子跟着妈妈回了江西,本来就内向的罗刚彻底成了“宅男”。渝中区检察院的侦查人员找到他时,他每天躲在家里,蹭着邻居家的网络。在闷热潮湿的夏季,没有空调,就吹着一台小风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手机游戏里。

  为减少开支,除维持基本生活的食品采购外,他极少出门,将自己的生活成本挤压到最低。每个月所有的开销加起来200余元,水费甚至不足5元。

  分析通话“曾某雄”浮出水面

  这起犯罪嫌疑人潜逃10余年的案件,是渝中区检察院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时都要反复强调的重点。可是,罗刚到底去了哪里,这起案件的突破口又是什么,侦查员们始终没有找到。

  今年年初,有干警提出这样一个思路——既然从全国联网的居民身份信息系统里始终查不到罗刚的身份信息,这说明罗刚早已漂白身份。但是,在现在的信息社会,罗刚不可能不通过手机和家人联系,也许能从他的家属身上打开局面。

  说干就干。在对罗刚亲属的通话记录反复比对分析后,一个从东莞打来的电话引起了渝中区检察院侦查人员的注意。

  “通过多年摸排,我们知道罗刚家人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一家人基本上都在重庆。我们怀疑这个东莞的电话就是罗刚打来的。”侦查员艾民介绍说。

  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的指导支持下,渝中区检察院很快查出可疑号码的机主姓名——曾某雄。可是,进一步的侦查显示,曾某雄本人从未到过东莞,他的身份信息被人冒用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今年7月,在听取职侦局局长顾龙关于该案的专题汇报后,该院检察长夏阳当机立断,决定派出专案组前往东莞,继续深入侦办此案。

责任编辑: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