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社会万象
搜 索
国际首次! 中国科学家实现量子卫星全部科学目标
2017-08-10 09:03:2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2)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传统光纤重复该工作需要3800亿年

  《自然》杂志8月10日发表的另一篇潘建伟团队文章,则是关于量子隐形传态,它利用量子纠缠,可以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物体本身却不需要移动。

  在卡尔?齐姆勒斯看来,这是量子力学中“最著名却神秘莫测”的方面。他说,在这个实验中,潘建伟团队展示了如何用处于纠缠态的光子,来实现这一点。

  具体来看,“墨子号”量子卫星过境时,与海拔5100m的西藏阿里地面站建立光链路。地面光源每秒产生8000个“量子隐形传态事例”,地面向卫星发射纠缠光子,实验通信距离从500公里到1400公里,所有6个待传送态,均以大于99.7%的置信度超越经典极限。

  按照潘建伟的说法,假设在同样长度的光纤中重复这一工作,需要3800亿年——也就是宇宙年龄的20倍,才能观测到1个事例。

  《自然》杂志审稿人称,“这些结果代表了远距离量子通信持续探索中的重大突破”,“这个目标非常新颖并极具挑战性,它代表了量子通信方案现实实现中的重大进步”。

  在6月16日,中国率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时,潘建伟就提到的,没做成(这项实验)时,外界有很多怀疑,如今花费这么多时间做成了,国际上都纷纷表示要“尽可能赶上”。

  正如一位美国同行所说,虽然第一艘宇航飞船和第一个人造卫星都是苏联做出来的,但登月,美国却是第一个。他们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在量子领域赶超中国。潘建伟说,“所以,我们不敢懈怠。”

  如今,在“墨子号”量子卫星预定科学任务全部完成之时,白春礼又说了同样意思的一番话:“创新永无止境,也容不得半点懈怠,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他说,目前,我们在量子通信研究领域保持着领跑优势,但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已经发布了新的量子科研计划,欧盟、日本也在加紧研究,在新一轮的科研比拼中,我们面临的形势之严峻和压力之大,都将超过以往。

  (教育科学部编辑)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