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六进深山,蚂蟥往鞋缝里钻

4月18日,寻找“北川驴蹄草”的行动在距成都200多公里的北川深山里展开,这已是39岁的胡进耀第6次进山“寻宝”。
“北川驴蹄草”藏于深山,就像世外高人,要见到它的真容必须经过重重考验——要翻山、越岭、走几乎没有的路,过树干搭的便桥,还要战蚂蟥和斗蜱虫……
清晨6点半,环绕在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的保尔村被渐渐唤醒,山头上渐显出一抹亮色。匆匆吃完早饭,胡进耀团队便在两名向导的带领下,往深山出发。他在此前的研究中知道一处“北川驴蹄草”的生长之地,但要到达并非易事。“我们必须蹚过近10条小河,再爬上一座高山。山中没有路,只有一些深山采药人留下的脚印表明曾有人来过这里。山中的雪水融化后形成小河,冰凉刺骨。一两根树干横在河中,常年被湍急的河水冲刷,形成一座座简易的‘桥’”。
一身迷彩服,一双胶鞋,裤脚套上特制的长筒袜,这是胡进耀野外考察的一贯打扮。这样“武装”了一层又一层,是因为要对付深山里不得不防的危险:蚂蟥和蜱虫。
“有条蚂蟥钻到我鞋缝了!”记者在行进中意外“中招”。胡进耀赶紧蹲下来,帮忙翻开鞋缝,拿一根木棍把蚂蟥弄掉。胡进耀一边处理蚂蟥,一边说:“蚂蟥藏在草丛里,一发现有热源,就会紧紧贴上来。有时候事情比较多来不及检查,走一路,便有十来条蚂蟥悄悄爬上来,腿上全是血。”
胡进耀早些年在野外做研究时,对蚂蟥曾心有余悸。“我晚上做梦啊,就梦见全身爬满了蚂蟥,被吓出一身冷汗惊醒。”他笑着说,现在经历多了,就习以为常了。
“快看!这就是‘北川驴蹄草’。”徒步5小时后,在海拔1000多米的半山腰,胡进耀一扫疲惫,双眼放着光。顺着胡进耀手指的方向,记者终于一睹新物种“川北驴蹄草”的真容:宽大的叶子,殷红色的花骨朵,孤零零地长在野花丛中。
胡进耀环顾四周,试图找到更多,便继续往山谷行进了近1公里,但沿途发现零星分散的“北川驴蹄草”不足20株。
护
新物种面临“不孕不育”危机
北川驴蹄草”这一新物种,是如何被发现的?
业界的说法是,2013年4月,北川县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职工张涛在工作中偶然发现,后经过科研人员3年的研究,于2016年11月,最终确认并命名为“北川驴蹄草”。
但在还未命名前,胡进耀已在关注这种植物,并把“北川驴蹄草”从深山里移植了一些到自己的实验室里研究并保护。
2015年3月,胡进耀率科考队来到北川县。他们发现,这种长着腥红色的小花瓣,黄色花蕊的植物,其花朵娇嫩低垂,观赏度很高,且花期较长,可开发和利用其观赏价值,以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物种。此外,虽然根据以往对“驴蹄草”的研究,全草可入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有除风、散寒之效,也可用于治疗烧伤和毒蛇咬伤。然而“北川驴蹄草”作为其中的一种,要进行全面研究还需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而后不断的野外考察,胡进耀逐一统计,目前只发现了796株“北川驴蹄草”。为了更好地保护“北川驴蹄草”,他将它们从深山“搬家”到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北川驴蹄草”的结实率不到一半,实验室结实率零,种子萌发率仅为3%。他还发现,“北川驴蹄草”在实验室能开花,但花粉败育。目前,胡进耀正在做组培,希望能对“北川驴蹄草”进行无性繁殖,以解决这一新物种所面临的“不孕不育”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