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
被喊“姐”能接受,喊“姐姐”有点崩溃
“估计不愿意被叫‘哥’‘姐’的都是工作没几年的‘小孩’吧,他们最怕老!”接受记者采访时,80后“职场腊肉”许女士完全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称呼这件事其实不值得这样放大,见什么就叫什么呗,像我们单位,车间里的技术工人们都是以‘工’来称呼,‘徐工’‘王工’,到了我们行政楼里,大家都喊头衔,是会计的就喊‘王会计’,是经理的就叫‘李经理’,分的挺清楚的。”
许女士回忆,自己刚刚来单位工作时,似乎无师自通就“自来熟”了,“我们是技术类单位,‘师傅’和‘高工’比较多一些,所以喊‘师傅’总没错。对于比我大不了几岁或者是同岁的同事,我会喊他们名字后面两个字,工作场合还是比较正式的,所以这样至少严肃一些。”单位新来的员工有的时候也会喊许女士“许姐”,“‘许姐’还算能接受吧,我至少比新人们大一些。但‘许姐姐’就比较崩溃了,虽然目前还没有人这么叫过我,但这样的称呼我肯定不能接受。”许女士表示,“虽然我们年纪是大了一点,但心里总归会觉得不舒服:‘我和你有这么熟吗?’”
B调查
九成新人都遭遇过“开口难”
面对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职场新人们多少都遇到过“开口难”的问题:叫“姐”显老,叫“老师”显得自己太卑微,但他们毕竟入职时间比自己早,总不能直接喊“喂”。接受记者采访的所有职场新人,九成都遇到过这样的“开口难题”。
“我在入职前自认为做好的所有的准备,甚至连公司周边的小吃店都踩了点,就是为了能够和同事们有话题聊,能迅速融入新集体。但百密一疏,我独独忘掉了准备一下应该如何称呼单位的同事。”女生李子君说,“大学里虽然也选了就业指导课,但老师们并没有教过我们这方面的内容,所以自己一下子发蒙了。”
“好在我进的是一家文化类的单位,见人都喊老师,而且他们的确是带我入行的老师,所以这么叫还显得亲切。”在一家广告公司入职一年的小王说。网友“面瘫君”说,自己在称呼这个问题上的确尴尬过好几回。“我自己是本科毕业就工作了,第二年单位来了个研究生毕业的新人,年龄明明比我大,还拼命地喊我‘姐’,我很崩溃,不知道该不该告诉她年龄真相。”
C建议
专家:职场称呼也有“磨合期”
不仅是职场新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学喊人”,职称“腊肉”们也没少腹诽过新人的表现。在网上,吐槽“职场菜鸟”不懂如何喊人的帖子并不少见。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吐槽太过“玻璃心”。
对此,人力资源专家、江苏百得人力资源集团副总裁姜文锐认为,职场的称呼的确考验“情商”,大方得体的称呼的确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方有职务时,可以直接喊‘某主管’‘某主任’,在一些生产型的企业,则可以称呼‘某师傅’这些都要根据企业的性质以及组织文化来定。如生产型企业讲究传帮带,所以被称呼‘师傅’是很光荣的。”
姜文锐举例,“对于一些服务型的单位,在公开场合还是应该叫头衔为主,这样显得比较正式,在私下里,显得亲切时可以称呼‘某哥’‘某姐’。但这样的称呼不应带到工作中去,如开会时,你肯定不可能直呼某位同事‘某姐’。”
到底应该怎样称呼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才算大方得体?姜文锐表示,职场称呼也有“磨合期”,“老腊肉”们的吐槽也好,新人的“战战兢兢”也罢,都会随着工作磨合的增加而化解,“继续举例,假如你新进单位时,称呼一位比自己大两岁的同事为老师,但对方却表示不要称呼自己为‘老师’,可以直呼其名,那么接下来,你们之间的称谓就可以稍作修改。这并没有固定的‘模板’,而是要根据和同事之间的相处模式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