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社会  >  焦点新闻
搜 索
揭秘“歪”大学:校名是高仿 “官网”也是高仿
2017-08-02 14:58:55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殷航 杜江茜 张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求证

  公益培训学校被假学校直接冒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个地址,此前确实存在一个学校。该校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学校从2003年就开始做公益培训,每年对30名乡村女教师进行免费英语培训,至今已持续10余年,“我们从未说过自己是大学,也没有官方网站。”

  网上的“四川中山学院”称,其在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毕业文凭资格,不过记者根据其公布的学校代码查询,它仅是一所“非学历教育机构”。

  此前,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四川以前确实有“四川中山学院”,属于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培训机构,不是普通高校,不能招收学历学生,也不能发放学历文凭。

  记者了解到,真正的“四川中山学院”全称为“民革四川省委会中山学院”。民革四川省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的地址确实在金牛区光荣西路,学校不定期举办公益培训,并非普通高校,“最近都没办培训了,校舍租给了一个幼儿园”。

  调查2四川经济管理学院

  声称教育部备案网站做得有模有样

  在网上搜索“四川经济管理学院”,也会弹出虚假大学的提示。该学校也上榜了四川虚假大学名单。

  不过,记者发现该校也有“官方网站”,且一直在运营,最近更新时间是2月26日。其网站介绍:学院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是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以倾力打造“东方加州理工学院”为办学愿景。

  同时,该网站还称,学校是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下属骨干二级教学单位之一,中专学习期间可套读大专,取得中专和大专文凭,亦可参加国家高考,优先升入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后获国家普通大专文凭。

  该校在官网上公布的地址,与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的地址相同。在学校风采一栏,也用的是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园风貌,但并没有留下招生电话。在通知公告栏中,今年1月7日更新了一条名为“关于2015年全国职称计算机考试及培训的通知”。点击发现,除了标题没有内容。

  求证

  校名是高仿“官网”也是高仿

  在搜索“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时,记者还发现另一所名字颇为相同的学校——“四川省经济管理学校”。该校官网首页即标注出自己是四川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中高衔接部”,其学校介绍与此前搜到的“四川经济管理学院”相同。

  这两所学校究竟谁是真的?四川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省经济管理学校”与“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校名一字之差却并无关系。

  同时,该负责人明确表示,只有“四川省经济管理学校”才是自己的中专部,希望各位同学和家长“不要上当受骗”。

  调查3四川华商学院

  真学校不堪其扰每年都被问是否假大学

  上个月,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关于虚假大学的严正声明”。每年毕业季,这所职校的办公室,总会接到来自学生、家长和媒体的电话,询问其是否为虚假大学。

  一切都因“四川华商学院”而起。目前,网络上已搜寻不到“四川华商学院”的网站,但仍能在多个平台上找到其地址:成都市红星中路布后街1号。

  顺着地址,记者在布后街来回寻找了3圈,均未发现学校的踪影。一位在布后街工作超3年的市民告诉记者,自己从未听说过该学校,也没有在写字楼中看见过该校的名字。

  求证

  学院备案号是货运代理公司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四川华商学院”此前公布的电话已为空。过去的官方网站备案号实际上是成都某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此前,成都市教育局行政审批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成都市教育局管辖范围内的学校,只有一所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并没有四川华商学院。”

  知情人爆料

  帮“歪”学校招生每天打十几小时电话

  成都某大学大三学生贺斌(化名),曾在大一暑假期间做兼职时,误成了某虚假大学的招生电话员。时隔两年,当年的经历仍然让他记忆犹新。

  “当年本来是准备报警的。”贺斌说,大一暑假他和另外一个女生,经人介绍,成为某大学的招生人员,主要负责电话联系目标受众。“上班”第一天,他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首先是招生对象,贺斌和同学负责的是广安岳池的初中毕业生,对照着长长的名单,一个个打电话,问对方有没有兴趣过来读书,学制有五年,也有三年,甚至可以暗示,不用来上学,毕业时就能拿四川另一所正规大学的本科毕业证。“我也是中考、高考过来的,这样不通过正规渠道填报志愿直接入学的程序,有点奇怪。”贺斌说。

  其次,高昂的学费也让贺斌咂舌,“一年是一万往上走,这比一般的大学都要高。”而真正让他觉得惊异的,是学校近乎疯狂的招生行为。“老实说,有点恐怖。”贺斌记得,那时候,他们被要求一天打十几个小时的电话,遇到有就读意向的学生,就留下联系方式,转给其他老师接洽。如果一天遇不到几个这样的学生,他们就会被“老师”骂,骂他们没用,连电话忽悠人都不会。

  相比疯狂的招生,对这些兼职学生,“歪”学校又是吝啬的。贺斌和同学的报酬,按照有意向学生的数量算,每个人从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干了十多天后,贺斌选择离开,“倒不是因为报酬低或者是老被骂,而是发现这就是在骗人,过不了心里那关。”

  在离开前,贺斌偷偷给那些有意向的学生打了回访电话,告诉他们不要受骗,好好读书,堂堂正正进大学。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