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选择“落跑”的孩子
有可能是对集体生活感到不适
对于让孩子去夏令营里“吃苦”的想法,有的家长表示不能认同。
挫折教育是不可少的,一位家长在钱报官微留言说,“让孩子吃苦,找个偏远农村的亲戚,趁着春种秋收的季节把孩子送去当劳力或许真有效果。”
对此,教育专家是这样看的:“夏令营的功能其实主要不是让孩子‘吃苦’。去乡下体验生活的话,这个苦主要是体力上的。而很多户外、军旅类的夏令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团队协作,学会适应环境以及跟同龄人交往。可能一个城里的孩子到了乡下,周围的人仍然会让着他哄着他,但是他去夏令营,周围的人跟他一样都是‘小皇帝’,没有谁会让着谁,他就需要去处理这些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学习。”吕敏说。
在吕敏看来,孩子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是比较单一的,“他们一天下来和同伴的游戏交流时间其实不多。但是夏令营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要求生活自理,可能还要互帮互助,而且一天24小时都在一起,这和学校是完全不同的。夏令营里突发状况会更多,但同时是在一个可控的环境里,因此这样的锻炼还是很有必要的,对孩子将来进入大学和社会都有益处。”
那位第一天就因为宿舍条件差而退营的孩子,吕敏认为,有可能存在社交恐惧。
“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喜欢和更多的同龄人在一起玩,只要能在夏令营里交到朋友,他们一般会自动忽略生活条件之类的细节。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对6个人住在一起本身就怀有恐惧的话,那么他就很可能会排斥了,而没有电梯、不是星级宾馆很可能只是一个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