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安环境如何改善?
——扩大知情权范围,注重营养标准
基于视频监控存在的局限性,沈岿对其作为普遍性、强制性的标准进行推广持保留意见,他表示,目前条件还不够成熟。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告诉中新网记者,除了后厨的操作,公众知情权的范围还需继续扩大。“例如,食品是否定点采购、食材是否过期等,都应当是透明公开的。”
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发布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规章,把经验上升到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协同共治的校园食品安全生态环境。
沈岿还指出,中小学、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标准应该不同于成年人的标准,由于青少年的身体处于快速成长的过程,对他们而言,还应包括营养标准。
“营养不良对处于发育期、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也是一种不安全。”他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