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受访者认为加强母语教育不应以摒弃英语学习为代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北京某高校读大四的陈佳玮支持将英语改为选修课,“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不同,不必强求所有人都在一门学科上投入过多精力”。
佟羽(化名)正在河北某高中读高二,她认为学校的外语课程可以采取“强制”与“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提供多种外语选修课,规定每个人至少选择其中一种”。
“英语在工作中非常重要。”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魏禹昊,则坚决反对改英语为选修,“要纠结的不是‘该不该学’的问题,而是‘该怎么学’的问题”。
本次调查中,54.4%的受访者支持将英语课改为选修课,30.8%的受访者不支持,还有14.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只要考试不考的都是‘副科’。”河北沧州70后曹云是一名初中孩子的家长,她担心如果将英语改为选修,“会被大家轻视甚至放弃”。
对于改英语为选修,54.7%的受访者认为应试教育下,“选修”几乎等同于“不修”;50.3%的受访者认为加强母语教育不应以摒弃英语学习为代价;45.2%的受访者认为改为选修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27.2%的受访者认为改为选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我现在主要靠自学。”魏禹昊说,社会上英语培训机构不菲的报名费让他更愿意购买相关书籍后自学。他也坦言,自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下班后如果有时间,就随便看两页书。如果累了,就干脆不看”。
除了跟随校内老师的教学进度外,佟羽还让家长为自己请了英语家教。“学校老师讲课针对的是全班平均水平。要想自己拔高,还是得额外‘吃小灶’”。
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后,陈佳玮目前学英语的方式相对轻松了许多,“我现在已经不再刻意做题和背单词了,而是看一些美剧,既能当作消遣,也能在无形中提升英语水平”。
不同的人学英语有不同的渠道,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也不尽相同。数据表明,40.0%的受访者偶尔有空时自学英语,38.9%的受访者通过网课或网络视频学习,33.9%的受访者通过看美剧或读英文原著学英语,24.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投入了大量时间自学,23.5%的受访者报名了英语培训班,20.8%的受访者在校内跟着老师学习,15.8%的受访者表示会找身边英语好的人请教,10.9%的受访者则对英语学习完全没兴趣。
49.0%受访者认为英语学得多但学不好根本原因是缺少实际应用
“学生普遍在听力上较为薄弱,口语则几乎从没练过。”山东济南某高中英语教师刘润(化名)坦言,当前英语教学主要还是集中在阅读、写作等“必考项目”上。“一方面,没有那么多课时允许老师面面俱到地教;另一方面,一旦知道学的东西‘考试不考’,学生们也会立刻放松下来”。
陈佳玮表示,自己刚进入大学时,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自信”。“大学的英语是外教课,老师会要求你在课堂上不断地‘说’。”看到身边一些口语好的同学和外教谈笑风生,“自己很想加入,但能流利说出口的只有‘Yes’和‘Pardon’”。
魏禹昊曾在本科期间参加过一次托福考试,“花最多时间准备的就是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