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
这些小方法
可帮助孩子睡前放松
怎样帮助孩子放松下来,并拥有好的睡眠呢?
睡觉前,很多小孩一般都在紧张地学习或者看书,精神绷得很紧,不可能一上床就松弛下来。
睡觉前,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些放松的动作,比如做一些伸展性的动作,伸伸腰、踢踢腿,目的是帮助孩子放松大脑。此外,还可以提前1-2小时吃点安神的东西,比如牛奶、香蕉和枣子。
孩子上床睡觉后,全家人应尽量不发出嘈杂的声音,给孩子营造一个利于睡眠的环境。
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他1小时竟呼吸暂停17次
相关新闻
一直鼾声阵阵,突然来个“刹车”,过了几秒后再鼾声四起……这样的情况,你是否也遇到过。今日是“世界睡眠日”,我们来了解一下很多人都遭遇过的病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小时呼吸暂停10多次
最长憋气13秒
43岁的冉先生身高1米73,体重190斤,算是个标准的“重量级”人物。最近几年,冉先生睡觉一直打呼噜,最近大半年越发严重,常常在睡梦中被憋醒。家人常听到冉先生的鼾声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几秒钟过后,鼾声又起。
前几天,冉先生前往新桥医院就诊。睡眠呼吸监测发现,他一个小时呼吸暂停竟达17次,最长时间达13秒。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医生们说,外地曾有一个小时呼吸暂停110次,最长憋气40.8秒的纪录。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恶性打鼾”,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据介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会引起打鼾、白天嗜睡、晨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还会因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引起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心肺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并发症,憋气超过4分钟将直接导致缺氧猝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0年增长了3.5倍
新桥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邓安春教授介绍,最常见的“打呼噜”就是一个严重的健康杀手。严重的、不规律的“打呼噜”,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它会造成睡眠过程中反复的间断性缺氧,引起机体代谢性障碍,从而导致多种慢性病的发生。
有研究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一疾病在男性中的患病率高达14%,20年间增长了3.5倍,在女性中的患病率增加2.5倍,升至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数据显示,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0%至90%;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50%患有冠心病,近30%的患者在睡眠中有心肌缺血的症状。
邓安春教授说,它还会增加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作风险。在我国,睡眠呼吸暂停与多种慢性疾病关系密切,2014年的统计分析中显示,其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3.45倍,脑血管疾病2.85倍,增加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2.44倍。
睡眠呼吸暂停者
大多肥胖、脖子粗短
临床数据显示,在打鼾的人群中,差不多5个中就有1个出现睡眠中的呼吸暂停。邓安春表示,其“标准体型”就是肥胖、脖子粗短、下巴较小、颈部脂肪堆积。临床统计显示,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人群,多数患有中重度鼾症。长期酗酒、大量吸烟等都是潜在原因。
专家提醒,有睡眠障碍的市民,白天睡眠时间要严格控制在1小时以内。为了保证睡眠,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平日多食用一些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的食物,如红枣、百合、小米粥、核桃、蜂蜜、葵花子等。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周末不要睡得太晚。睡前不要猛吃猛喝。睡前约两小时吃少量的晚餐,但不要喝太多水。下午锻炼有助于夜间睡眠。如果失眠情况特别严重,建议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