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来到刘金娥的家中,她正小心翼翼地将从衣柜里取出的“宝贝”铺在地上晾晒。“前段时间下雨,纸面摸上去已经非常潮湿,我拿出来去去湿气。”刘金娥开玩笑地说,这些东西锁在柜子里上百年,从来没有过这样好的待遇。
这些纸张都非常完整,除去几张被虫蛀和潮湿得看不清字迹以外,大部分纸面上都能清楚地看到“布政使司官契纸”字样,其中一张年份日期最早的显示出“光绪二十年三月十五日”字样,有些甚至还能清楚地看到买卖土地的范围和契约内容。
刘金娥的一位邻居算了算,日期最早的一张契纸已经距今114年。“有二十多张,都是光绪年间的,落款的签字画押也很完整。”刘金娥说,地契上写的时间和曾叔父当官的时间差不多,她猜想是曾叔父保留下来的。
打开衣柜时,刘金娥发现在这些契约和税票旁边,还有几张奇怪的类似发票的东西,“发票”上还压着一串铜钱和一个长命锁。
“我把它们当成护身符随身带着了。”刘金娥从怀里掏出那串铜钱,穿铜钱的红线颜色依然鲜艳。铜钱一共有十个,都是圆形方口,印有“康熙通宝”的字样。和铜钱穿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铜制的长命锁。发现这些东西以后,为了讨吉利,刘金娥就将铜钱和长命锁随身携带。
压在长命锁和铜钱下面的“发票”一共有三张,票据最上方写着“育婴捐票”,同时还盖有光绪年间的官印。
通过“发票”上写的毛笔字可以推断,当时的女性生了孩子以后可以向当地政府领取一串铜钱和长命锁作为补贴,同时发放这种票据作为领取铜钱的凭据。
“就像现在的生育保险吧。”一个村民如此比喻。
对于刘金娥家里的这些“宝贝”,湖北省博物馆报关部的专家表示,如果这些地契成套,则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它们可以反映出一个家族在较长时间内的经济生活状态。
专家表示,地契分民契和官契两种。民契起源很早,秦汉以前就有了田宅交易。官契则起源于晋代,可反映一个时期的土地买卖、地价变动等社会经济情况。一般来说,地契年代越久越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