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喷泉边无需警示
复兴广场上,喷泉的喷水口就嵌在地下,如果不是特别留意,还以为是一片平地。周围并没有围栏、警示牌。游人可在设了喷水口的地面上走动。
据工作人员介绍,音乐喷泉只在每周六、周日晚开两次,每次从7点到9点,持续两小时。
事故发生时,广场上大约有100多个孩子,而小婕的妹妹也在她身边:“当时她就站在喷水口边上,音乐一响,水柱直接喷出来,冲到了她的下身。”
广场附近的卫生管理员王阿姨说,每天来喷泉附近玩耍的小孩子非常多:“一到喷泉放水的时候,就有人拿着棍子来把小孩子赶走。”
“喷泉是观赏性的,人不能走进喷泉区域,这点不用警告,人人应该知道。而且,我们并不是对这个喷泉放任不管,广场上也有专门的值班人员。”“音乐喷泉”的管理单位,桐乡市复兴路工程指挥部的一位曹姓工作人员说,目前仍无证据证明孩子的伤一定是喷泉的冲击造成的。
该工作人员认为,喷泉旁边没有必要挂警示牌。“难道,要在复兴路边的树上挂块牌子:‘这树不能上吊’?”他打比方说。
他认为事故大部分的责任应该归咎于父母没有看好孩子,或者没有给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半米高喷泉冲击力25公斤
经过现场测量,音乐喷泉的喷水口直径约2厘米,喷出的水柱高达10米。这样的喷泉水柱,能否击伤一个10岁的孩子?
嘉兴高级中学的物理教师姚庆傅对此做了计算:“直径2厘米、高度10米的喷泉,喷泉口的冲击力在3公斤左右。如果水是突然喷出来的,产生的打击力更要翻上好几倍。”
姚老师进一步论证说:“等水柱冲击到半米高时,水柱速度约为每秒19至21米,此时产生的冲击力能达到25公斤左右。”
这样的冲击力,对年仅10岁的小婕而言,如何能承受?小婕的父母认为,放任喷泉“发威”的管理单位必须为事故负责。
“孩子从住院之后,他们一次都没派人来探望过,更不用说是赔偿了。”小婕的妈妈说,如果事故赔偿无法协商,他们将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