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0月28日电 题:一个东北“木耳县”瞄准全国餐桌的生意经
新华社记者宗巍、邵美琦
6.6亿袋、4万人、5个镇、121个村……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汪清县,近年来依托自身优势加快发展黑木耳产业。提质量、建标准、谋电商,这个“木耳县”瞄准全国餐桌,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生意经。
木耳经济带的崛起
霜降前后,长白山区气候渐冷,在汪清县天桥岭镇天桥岭村,村民没有像以往那样开始“猫冬”,一家家准备着明年的木耳培育,忙得热气腾腾,工厂车间也是加班加点,满足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早在1979年就被国务院授予“黑木耳千担县”称号的汪清县,地处长白山林区,昼夜温差大,种植黑木耳有天然优势。近年来,该县按照“县建标准、村抓生产”的思路全力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并作为产业脱贫主攻方向,培育起一条木耳经济带。
走进汪清百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包生产基地,各种现代化菌种培养、菌包制作机器一应俱全,身穿工装的工人在流水线作业,一辆辆运输叉车将菌包送入恒温恒湿车间,整个生产基地一片热火朝天景象。
“公司员工大多是当地村民,每月工资4000多元。”百益公司总经理王国光说。在汪清,像百益这样的木耳企业还有很多。村民除了能在这里打工,还能从公司购买菌包后自己培育,自己收益。这些年,“企业+基地+市场+农户”的模式,赢得了当地百姓口碑,也得到专家好评。
如今,汪清县有黑木耳专业镇5个,年产百万袋以上村65个,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三分之二从事木耳产业,黑木耳年产值34亿元。
从小作坊到标准化
汪清县的黑木耳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前些年,木耳品种杂,质量参差不齐,土法制菌不仅成活率低,而且环境污染重,火灾风险大……汪清县常务副县长卢立国说,为了让老百姓真受益、长受益,当地把目光盯在标准化体系上。
汪清县一步步建立了黑木耳标准化体系,实行制种、菌包、技术、管理、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建成45个黑木耳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都有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前生产一万袋菌包,至少三四千袋不合格,现在成品率超过99%。”富森(汪清)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山说。
机器除尘、人工筛选、高温灭菌……在汪清北耳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片经过严格筛选的木耳被装进了精美的包装袋。为了保证品质,北耳公司还设立了全省唯一的黑木耳检验检测中心。公司负责人孙立新说,随着质量不断提升,国内高端木耳消费市场上汪清木耳越来越多。
目前,汪清已经成为黑木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起草单位,“汪清黑木耳”列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只有成为标准的‘代言人’,才更有竞争力,更能做大品牌。”汪清县桃源小木耳产业园负责人李浩源说。
餐桌有美味车间有生态
打开年轻受众居多的一些直播平台,汪清木耳种植户十分活跃。从种植、加工到成品的打包,他们生动有趣地“吆喝叫卖”自家木耳。有网友留言说:“馋死我了,立刻下单买回来!”
随着电商兴起发展,思路活起来的汪清农民也做起线上文章,不少人开始尝试直播销售,借助“互联网+”打响品牌,拓展销售渠道。
一片片黑木耳被端上全国餐桌,那么生产木耳的菌包去哪儿了?为了保护绿水青山,汪清县把菌包回收当成大课题。2016年当地政府引入上海一家企业,建设木耳菌渣再生资源工程项目。
在汪清环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废弃菌包经过处理后进入化肥池。“年处理量20万吨,菌包制成花卉、人参的肥料销往各地,十分紧俏。”环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斌刚说。
随着一些生态环保项目落地,这个长白山下的“木耳县”已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加工、废弃物处理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菌包培育、菌质检测、菌类种植、菌袋回收……完整的木耳产业链不断成熟。
- 范冰冰被曝已产子?引发热议2019/09/03
- 英格兰妖锋神球真绝了!原来索帅曼联真不会用他2019/10/15
- 射击——男子300米步枪军事速射团体赛:中
- 45分钟、150万车次、2000万人次:港珠澳大
- 暗中涨价、红包陷阱…电商购物节是福利还是
- 高职院校面临6.5万名教师缺口 工匠之师怎样
- 从肖战致歉揭秘“代拍”乱象:有人拍照有人
- 林丹无缘男单8强 身体跟不上0-2不敌谌龙
- 我国将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
- 哈尔滨市公安局技术侦查支队支队长崔义接受
- 中央机关公开遴选选调318名公务员 今起开始报名
- 20多个城市调整政策 住房公积金将助更多人安居
-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运抵海南文昌 将择机发射
- 世界银行:中国“司法程序质量”持续保持全球第一
- 哪些欧洲“网红景点”令人失望?《蒙娜丽莎》榜上有名
- 英国暂停铸造“脱欧”纪念币 先前已试铸约1000枚
- 韩国政府建议停吸液态电子烟 便利店已停止销售
- 日本推出高楼强震预测APP 预报或详细至具体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