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 孙岚
近日,辽宁省朝阳市公安局历时9个月破获了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涉文物案,端掉10个盗墓团伙,175人落网,将包括玉猪龙、马蹄形玉簪等一级文物在内的1168件(套)、价值逾5亿元的珍贵文物悉数追回。
嫌疑人姚某为盗墓团伙核心人物,浸淫于盗墓30多年的姚某,被称为“祖师爷”、“关外第一高手”,自称会“看山”以及通过看风水星象来“锁定”盗墓地点。只要是姚某认准的地儿,他一定要挖到东西才肯罢手。一次没挖到,下一次再来挖,所以他常常会对同一个地儿多次挖掘,“绝不走空”。
北京的潘家园和西安的八仙庵是全国两个着名的古玩市场,但完成的却是两个不同阶段的使命。八仙庵主营地下出土文物初次上市的交易,潘家园则侧重三、四级市场的倒手交易。一手地下文物,无论在谁手上都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它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暴露刚刚完成的盗掘。所以,文物到手后,“支锅”老板最关心的就是尽快找到安全稳妥、又出手大方的买家,这样才能保证一干人马的安全。走私出境是他们惯常的做法,其好处一是隐秘,二是快捷。
1、摸金派出自三国时期曹操设置的摸金校尉。史书记载:“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为了扩充军备,曹操组织专人负责挖掘坟墓,搜罗财物;2、发丘派在盗墓史上晚于摸金派出现,到了东汉时期才有,其门人自称发丘将军,又被称作发丘天官或发丘灵官。发丘将军与摸金校尉在盗墓的手段上没有多大的差异,主要利用星象和堪舆确定坟墓和墓室所在地再进行盗掘,但技术上稍逊一筹;3、搬山派:搬山派在秦汉时期就有初步形成了,但是一直等到清朝中叶才发展壮大起来。搬山派采取的是一种俗称“开喇叭”式的盗墓方式,这在武术里就像是以劲道取胜的门派,擅长的自然是些“大力金刚掌”之类的,而不是像武当太极八卦阵一类以...
盗墓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如何作案?是否真如盗墓小说等文艺作品描写的那样充满奇幻色彩呢?文物保护工作者揭露,盗墓其实是十足的猥琐行当,在漫长的盗墓史上,这些所谓的“摸金校尉”干的尽是伤天害理之事,刨人祖坟,盗挖、损毁文物,甚至还谋财害命,可谓恶行累累。
随着《盗墓笔记》越来越火,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过盗墓产生好奇心,到底盗墓是怎么进行的?盗墓人有什么忌讳?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一下网上流传的盗墓人的“秘密”吧。
1944年,一个盗墓者到法老王棺材中偷窃一些黄金,棺材盖突然掉下来将他困在棺材里,后来墓室屋顶倒塌,砸死了这位盗墓者。之后,考古学家在进行挖掘时很快就明白这位盗墓者是什么时间死亡的,原来在盗墓者破烂上衣里装着当天的新闻报纸。
提到寻宝活动,最具探险意味的可要数盗墓了。古代人重厚葬,对于盗墓者来说,陵墓就是金山银山,诱惑无限。但是,为了得到死后的安宁,墓地的建设者设置了重重障碍,不让盗墓者得逞。
自从《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火了之后,盗墓题材越来越被中国观众喜欢,只可惜近年来盗墓题材电影不给力,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之前的一些经典盗墓题材电影吧!